🌿關心您健康──屈公病防治提醒🌿
親愛的師長與同仁們,您好:
近期全球屈公病疫情升溫,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廣東省、澳門及香港等地皆傳出本土或境外移入病例,我國雖無本土病例,但境外移入人數已創近六年同期新高,加上我國病媒蚊(如白線斑蚊、埃及斑蚊)與屈公病傳播有關,本土流行風險不容忽視。
為守護本校教職員健康,敬請您留意以下屈公病相關資訊,並一同落實防蚊與防疫措施:
認識屈公病 |
出入境須知 |
·屈公病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,透過蚊子叮咬傳播,與登革熱症狀相似,常見症狀如:
突發高燒、關節劇痛、皮疹、倦怠、
肌肉痠痛、頭痛等。
·與登革熱不同的是,屈公病部分患者會出現數週至數月的關節疼痛與疲倦感,甚至影響日常活動,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需特別注意。
|
如有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(如:中國廣東、印度、印尼、菲律賓等)之旅遊或探親安排,請: 落實防蚊措施:穿著淺色長袖衣褲、使用政府核可防蚊液(含DEET、派卡瑞丁、IR3535)。 居住選擇:優先選擇設有紗窗、紗門及空調之住所。 返台後14天內進行自我健康監測,如有發燒、關節痛、紅疹等症狀,請及早就醫,並主動告知旅遊史。
|
🏠 校內及居家防蚊建議 |
✅ 防蚊四訣竅 |
屈公病的防治,重點在於「清除孳生源,預防病媒蚊」。請師長與同仁協助以下事項:
📌 每週進行環境檢查: · 清理家中與辦公場所內外可能積水容器,
如花盆底盤、水桶、輪胎等。
· 不使用的容器請倒置或加蓋。
· 排水溝、屋簷、地下室等陰暗處應定期巡檢與清理。
· 加裝紗窗紗門、使用蚊帳、捕蚊燈等設備防止蚊蟲叮咬。
|
巡:經常巡視積水容器。 倒:倒掉積水、清除不必要的容器。 清:使用中的容器定期清洗。 刷:刷洗容器內壁,清除蚊卵。
|
😷 如不慎感染,請配合以下事項:
- 發病初期請待在室內或蚊帳內,避免病媒蚊叮咬導致傳播。
- 積極配合防疫單位調查與滅蚊作業。
- 規律就醫、遵從醫囑、多休息、多補充水分,協助自身恢復。
🔍 重要提醒
- 屈公病尚無疫苗與特效藥,預防勝於治療。
- 本年度(截至8月初)我國雖未出現本土病例,但境外移入已達16例,以印尼為主,傳播風險增高,請師長與同仁提高警覺。
- 若您或親友有旅遊、工作或接觸相關風險,請落實防蚊措施、注意身體狀況,必要時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與接觸史(TOCC)。
📚更多資訊請參考: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 👉 https://www.cdc.gov.tw
如有疑問,歡迎撥打防疫專線 ☎ 1922(免付費)
讓我們攜手防疫,共同維護校園健康安全!
環境安全衛生組 關心您



瀏覽數:
分享